種地成職業,農民有職稱!半輩子以來,王篤春一直是一名農民,居住在山東省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雖然他沒有上過大學,也從未發表過論文,但最近他成功獲得了中級職稱,成為了一名“農民農藝師”。手捧著證書,王篤春看到幾個赫然入目的字眼,心里十分開心,更加有干勁了。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已經有9063人獲得了新型職業農民職稱。
在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了“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的政策。根據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編寫的《2022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獲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的比例為50.68%,比2020年提高了10.55個百分點。
那么,哪些人可以申報農民職稱呢?如何評定農民職稱?獲得農民職稱有什么用處?獲得職稱后又該如何發揮作用呢?最近,記者深入探訪了山東、吉林、甘肅等試點省份,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了解。
誰能申報農民職稱?
不唯學歷、年齡、獎項、論文,暢通職業農民職稱申報渠道
農業生產忙碌了起來,查干湖的農民們開始忙著春耕育秧。吉林的劉雙是一位高級農技師,同時也是圖那嘎村的農民。他去年新購置的水稻育秧流水線運轉良好,每天可完成400多畝稻田的育秧工作。
2018年,劉雙從外地回到家鄉創業,流轉了1300畝地種植水稻。一開始,土地肥力較差,每畝地收入僅千元左右。后來,他開始在稻田里養殖中華絨螯蟹,使得一塊地可以兼顧兩種農業,每畝地增加了超過500元的利潤。
劉雙因為他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和經營眼光受到了鄉親們的信賴。去年,他開啟了一條新的稻蟹共養的路子,全省130多戶農民都跟隨他的腳步,新增養殖面積接近萬畝。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劉雙還擁有高級職稱。
談及高級職稱,劉雙難忘那個通知電話,他在2021年夏天接到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通知電話,告訴他吉林省的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評審即將開始。由于劉雙是一位種糧大戶,因此具有相當競爭力。
“我只是個農民,沒有學歷、沒有論文,我能評上嗎?”劉雙充滿疑問。實際上,許多人認為專業技術職稱只適用于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評者需要滿足學歷、論文、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硬性要求。
然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王土表示,“給農民評職稱,就是要讓‘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
2019年10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要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限制條件,創造便利條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中的農業技術人員提供職稱申報渠道”。
2021年6月,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申報標準,其中明確指出“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申報不以學歷、年齡、獎項、論文為唯一標準,只要是扎根鄉村、振興農業的人才,都可以申報。”
盡管“農民職稱申報”不再受到學歷、論文等限制,但并不意味著沒有門檻。吉林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張福新介紹,評價標準圍繞思想素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技術水平、帶動能力和群眾認可度等方面設置,將農民職稱申報者的技藝傳承能力、產業發展能力、帶動群眾致富能力作為評審的重點,同時要求在職公務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及事業單位人員不得參報。
當時,劉雙率領著380多戶農民從事稻蟹共養,總面積近4萬畝,每畝地綜合效益達到1700元,累計增收超過了2000萬元,符合申報條件。劉雙填寫好了農民職稱申報表,并遞交了相關證明材料到縣人社局。
張福新表示,2022年11月吉林省人社廳印發了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實施辦法。這一辦法體現了以能力取代學歷、以實績代替論文、以貢獻替代獎項的原則,并為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設立了鄉村振興農經師、鄉村振興農藝師等9個專業,每個專業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副高級)3個層級。目前,吉林省已有超過4000名鄉村振興人才獲評職稱。今年,吉林省還將評定約2000名鄉村振興人才的職稱。
一些地方還為特別優秀的鄉村人才建立了職稱評定的“綠色通道”。例如,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鄭川村的農民靳志強是該省首位獲得正高級職稱的農民。在2018年7月印發的《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特殊評價暫行辦法》中提出,“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評審”。雖然靳志強缺乏論文和高學歷,但他因為杰出的業績獲得了額外加分。當地人社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幫助他整理農民職稱申報材料,最終靳志強獲得了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目前,甘肅已有7名農民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特殊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獲得高級職稱。
本文鏈接:http://www.tiancaifz.cn/xwzx/1926.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下一篇:農民職稱具體怎么評定呢?